第六届米芾杯国际青少年书法大展
第二届米芾杯全国青少年书法教师作品展
守望汉字嘉年华系列活动
现场比赛时间:2022年7月
现场比赛地点:江苏镇江·中国米芾书法公园
展览展示
首届“米芾杯”教师展入展作者 || 袁长新



袁长新,现为中国书协会员,中国楹联学会会员,江西省书协篆书委员会秘书长,正德书院副院长,鄱湖印社副社长。出版专著《经典碑帖笔法临析教程:清·吴昌硕<临石鼓文册>》。书法篆刻作品被中国艺术研究院、中国文字博物馆、西安碑林博物馆、方介堪艺术馆、中国米芾书法公园等文博单位收藏。


作品入展、获奖情况:

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(中国书协)

全国第三届篆书作品展入展(中国书协)

全国第二届书法临帖作品展(中国书协)

“王安石奖”全国书法作品展(中国书协)

第二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(西泠印社)

西泠印社第八、九篆刻艺术评展(西泠印社)

《书法导报》全国第二届书法手卷展一等奖

首届“介堪·去疾杯”全国泰顺石篆刻大赛三等奖(西泠印社)

文化中国·森茂杯全国优秀书法作品展铜奖

第八、九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展佳作奖

“井冈源杯”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

首届“华佗杯”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二等奖

“国英杯”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

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节教师组优秀奖(中国书协)

首届“明月山杯”全省新春书法大赛特等奖

江西省第九届书法篆刻展一等奖

江西省第八届青年书法作品展一等奖

江西省首届农民书法作品展一等奖


节录《滕王阁赋》  篆书  首届“米芾杯”全国青少年书法教师作品展入展作品

 我学习《毛公鼎》的方法


袁长新


毛公鼎为西周先王青铜器,在清代道光末年于陕西省岐山县出土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。毛公鼎高53.8厘米,腹深27.2厘米,口径47厘米。毛公鼎铭文共三十二行,每行十到十八字不等,全篇多达五百余字,系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多的一篇。铭文内容可分成七段,即周宣王即位之初,亟思振兴朝政,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,并饬勤公无私,最后颁赠命服厚赐,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。毛公鼎铭文是西周时期金文的成熟之作,是学习金文不可多得的范本。清人李瑞清评曰:“毛公鼎为西周庙堂文字,其文则尚书也,学书不学毛公鼎,犹儒生不读尚书也”。

毛公鼎铭文因铸造于圆形鼎内,文字依器物之形来排列,纵行成一条条优美的曲线,与横平竖直的字帖比较多了几分婉约,使之构成了一副动感十足、静穆有序、和谐自然的一个整体布局。铭文有行无列,错落有致,布局不驰不急,行止得当。笔画奇逸灵动,气象浑穆,笔意瘦劲流畅,字形上下舒展,用笔自然,不事雕琢。笔画少的字,点画粗重,如“王”“文”“立”“大”“于”等字;笔画多的字,点画细密,如“显”“德”“岁”“善”“敢”“環”等字。用笔方圆兼备,变化多端,行笔间提按分明。

关于毛公鼎的学习,每个人或许途径和方法不一样,但是从临帖到创作都是大同小异的过程,首先是读帖、临帖,掌握该字帖的字形特点和章法结构,再进行临创转换,从而进入创作阶段。

回顾我学习书法的经历,学习毛公鼎已有十年了。记得文物出版社的那本毛公鼎在书柜里搁置了好多年,一次偶然的机会,临习一些当时自己也不认识的金文,却感觉不错。就这样偶然的踏上了学习毛公鼎之路。毛公鼎用笔基本是中锋,临习时行笔不宜快,把握好字形和字势,慢慢的就喜欢上它了。

学书没有捷径,只有通过大量的临习实践,才可能由量变产生质变。只有通过无数次的临习,脑子里才会存储更多的信息,也就如我平常往银行的存款一样,到需要用钱时再到银行取就好了,若平时不积累、不存储,等需要的时候从哪里去取?毛公鼎的学习亦如此。只有通过无数遍的锤炼,才能慢慢体会字形特点、点画结构以及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形态,如“王”“命”“日”“用”“天”“德”“唯”等字。只有临习多了,才可以分辨细节特点,日后创作时方能做到信手拈来。

有一定临习基础之后,就可以开始尝试创作。金文的创作一定要先打小草稿,先选取好内容较少的古诗词,然后去毛公鼎铭文中查找,遇到毛公鼎铭文中找不到的字,再查《金文字典》《金文篇》等工具书。这样一来,基本可以完成好小草稿。如果还有在金文工具书中查找不到的文字,可以根据小篆写法进行大篆化转换,如果还有篆法解决不了,可以尝试换书写内容。关于篆法的问题,需要我们平时学习中注意积累。我在学习过程中,会习惯性的把一些生僻字记在笔记本上,日积月累,这就成为我创作的小字典。

对于初学者而言,用毛公鼎风格进行创作要解决风格统一的困难。不同时期、不同青铜器的篆书风格特征各不相同,查到的字拼凑在一起,再如何用毛公鼎的风格进行统一是个难题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必须要熟练掌握毛公鼎铭文的书法风格,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临习阶段要下足功夫。

毎次创作前,我都会先节临一段毛公鼎铭文,从中获取新的感悟,并不断感悟它的线条质量、金石气息。如果是准备重要展赛活动作品,我会先集中临帖一段时间,以临帖作为热身,找找感觉,再进行创作,这样作品的成功概率要高很多。

毛公鼎金文的学习,还需要拓宽视野。要多看看其它青铜器铭文,即要通过欣赏风格各异的金文书法,提高艺术素养,更要精读铭文内容,了解各种金文的历史背景,增加文史修养。随着了解的深入,兴趣也会随之增加。


 作 品 欣 赏 

 

白居易《春风》  篆书


 红梅绿柳七言联  篆书

白居易《早冬》  篆书

黄庭坚《登快阁》诗句  篆书 



李东阳《滕王阁诗》  篆书 

物华人寿七言联  篆书

 杨基《登豫章城忆滕王阁故基》  篆书

 禹王庙联语  篆书



网站声明:本网站所登载的文章仅供学习查询之用,版权属于原作者,本站登载并不表示我们同意其观点。
如认为本站不能登载,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,本站将予以删除。
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。 联系电话:13337743428  邮箱:hxhzyxg@163.com